close

禮拜天一早不到八點半就出門,抵達北美館還是一堆人,第二天的early bird still get no worms,繞了一圈找停車位,人龍變得更長了,心一橫,Plan B 又自動啟動,那就去故宮看雍正特展吧。下次應該把主要目標當次要目標,次要目標當主要目標,看看能不能欺騙過去,下禮拜的出遊地點就設定為陽明山,這樣就會經過剛好沒人排隊的北美館吧。

對雍正的認識大概來自於「雍正王朝」這部重播次數大概可以創下紀錄的電視劇,再加上二月河原著的「雍正皇帝」、高陽「清朝的皇帝」、柏楊「中國人史綱」(其實沒寫到什麼,大概只有文字獄一章有提到)這幾本書的片段,剩下的就是來自於網路上的吸收,影響最深的應該是二月河吧(不過其中稗官野史太多,只能當小說看)。看完的年代雖然有點久遠,不過印象也都大概還在。這次雍正展據說從北京故宮借了三四十件文物,再加上台北故宮的收藏,總共分做「雍正皇帝的一生」與「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」兩部分,十一單元。買票寄包包,想說憑自己對雍正的瞭解,應該不用特地搭上定時導覽(每日10:00, 15:00,想去請記得時間),就入館特展區參觀。

一進去先看到臣工們一封封呈上的奏摺,摺子上的字跡端像是印刷出來,尤其是田文鏡、張廷玉的奏摺,只是落落長的奏章,光看完幾摺我就頭暈了,當皇帝果然很累,雍正有些朱批甚至比正文還多,短短十三年在位期間,留下數十萬字的朱批。也虧得即位時(45歲,算晚的)正值政治歷練、精神與人格上的成熟階段,才可以分析問題跟有魄力的做出應對,對於有清一代承先啟後的功勞也逐漸的被彰顯。

從剛即位的整肅異弟(有一說是這些親王們還是不聽話、不受教,所以才整他們)、整肅戴立功臣(年羹堯、隆科多,也有說這是這兩個人以為自己有功,就不聽話)、到後來的攤丁入畝、養廉銀、火耗歸公種種吏治,又顯示他的精勵圖治。要評斷雍正是怎樣的一個人,其實是難度相當高的,更別說雍正還是個潛心修佛的人,也許他的內心也住著一個雙面人格吧。

這次展出的有最讓受稗官野史影響的「康熙遺詔」,傳說隆科多更改了遺詔才讓雍正順利登位,當然是不可能的事(這遺詔還真是有夠大張)。另外還有雍正的藝文興趣(有郎世寧那幅著名百駿圖(不用數了,一定有一百隻))、變裝僻(胤禛行樂圖,應該不是真的cosplay吧,還有喇嘛圖、道士圖等)。

這一趟下來,花了將近三個小時,唯一不滿的是假日人實在太多了,一團一團的旅行團進來,特展區有幾度大塞車,細數有阿六團、日本阿桑團、歐美背包客,還有一堆學生來做功課、雖然有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,但看展的心情還是有受到影響。另外一個缺憾是忘記帶紙筆進場,一些當場想到的都沒能記下來,人老了,什麼事情都看得很淡,激情也是一下子就退卻,看完也就忘記。

 


 

很像cosplay的胤禛行樂圖之一,共十二幅的樣子

胤禛行樂圖之二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orpheusyk 的頭像
    morpheusyk

    morpheusyk,the simplexity

    morpheusy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