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第二天,裝了GPSport之後,出門騎車都要帶上他來記錄一番,一方面記錄下來路程,一方面也可以不讓自己有什麼機會找藉口(ㄜ,還是可以選擇不秀出來),吃完早餐,無目的地的就又出發,先去看了看貨架,還沒有滿意的,不是太貴就是太醜,只好依舊把相機背在身上,行程無目的,亂亂決定就前往淡水一趟,順便再探一下台北市的環河自行車道。
環河自行車道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人太多,我想這句話要做一點修正,其實人多的地方只在有腳踏車出租的地區,像是大佳河濱公園、關渡自行車道等,其他地區倒是沒見到幾部車。
從社子島切到洲美快速道路再接上關渡自行車道(其實頗難找的),遇到一位車友的踏板掉了,孤立無援的站在自行車道,也不曉得怎麼搞的,就停下來幫忙,一看不得了,不是用螺絲起子就可以解決,得用到板手,剛好隔壁住家的阿伯家中有,花了五分鐘幫他簡易維修好,中間阿伯說,這些騎腳踏車的有些很自以為是,彷彿整條路是他家開的,有小朋友的也把自行車道當家裡的練習場,不先到寬闊一點的場子練好,就隨便放小孩亂騎。
是啊,小朋友騎在這樣的車道上真的很危險,在回程的時候,就因為一個小朋友無欲警的左轉,讓我的車子整個打滑,差點翻車,大喊了一聲,小心,結果還被旁邊的家長賞白眼,彷彿我應該為了嚇了他的小孩而道歉!難道這是我的錯嗎?這不是應該要由家長自行教導的嗎?我真的很討厭家長把教育責任都推給政客、明星,彷彿這些公眾人物就應該都是完美的。
這次本來預計要騎到淡水,不過到了關渡變開始飄起細雨,遠方的淡水看起也烏雲密佈,不想讓相機淋濕,於是到了關渡宮大概繞了一下,不按原路折返,一直騎到了市區,卻發現市區道路對於自行車的不友善。
我想大概是大家都習慣在各自的系統作事情,從小我們教育雖然號稱多元化,但是多元化的背後只是更多的小系統,系統裡的權威們早就訂定了這個系統該做的事情,一但進入這個小系統,也就只能試著往這個系統的頂端前進,當我們發現行不通,想要找另一條出路時,卻發現這是一條沒有交叉線道路,無法隨意的往橫向發展。自行車的車道也就這樣被限制住了,感覺像是:「我給你們一條路,就給我好好的在這些路上騎就是了!出了這條路,出事請自行負責。」
最後在找不到路的情況下,饒回原處走中正路接自強隧道回家,看看了看記錄器,平均時速十公里,真是有沒有搞錯啊,不過一點都不會累就是了,看來還是繼續來跑山路好了,更美麗的風景,也不會有臨時的小朋友出現,河濱還是暫時列為拒往。
本來都騎到這就折返
前一刻有人在這拍婚紗,後一刻有人在這搭肩
油菜花,風好大,沒照出fu
圓山飯店,其實也可以從水路進攻啊...
關渡自行車道旁,一群大砲打鳥中。
關渡宮旁的port
好像一路通到海裡
有人騎真正的馬
這綠島像一隻船...
關渡自行車道旁
騎到至善路,中影文化城旁邊休息中
過了自強隧道就可以看到摩天輪
耶穌光沒有出來
在攝影的世界裡,晴朗的天氣、太陽即將下山,連結白天與黑夜的瞬間,那時的光線是最美麗的,紫紅色的天空帶著一絲絲的金光,讓所有被落日餘光拉長的影子閃著特殊的氤氳,那時的世界萬物彷彿有了另類的生命力,就在這一刻,我們稱為「魔幻時刻(Magic hour)」。這顯然是一張不夠magic的黃昏,錯過了怎麼辦?等待明天啊.... 只要太陽一直升起,總會有那麼一天遇得到!